林蛙抗菌肽具有高效、光譜抗菌作用,不僅對化 膿菌、白色念珠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 膿桿菌等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對革蘭氏陽性菌、陰 性菌都有抑制作用,具有高效、廣譜抗菌的特點。 研究表明林蛙皮中的抗菌活性還具有一定的抗炎、鎮 痛作用,是極具開發研究前景的良好抗菌藥物。
1 實驗材料
1.1 實驗藥品與試劑
磷脂(北京美亞斯磷脂技術有 限公司),膽固醇(北京鼎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鉀、無水乙醇、冰醋酸等藥品 均為國產分析純。
1.2 實驗儀器
RE-52AA 型旋轉蒸發器(上海雅榮生 化設備儀器有限公司),QL-991 Vortex(上海其林貝 爾儀器制造有限公司),昆山舒美KQ-250E 型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透皮吸收檢測儀(天津市 正通科技有限公司),電熱恒溫水浴鍋(上海精宏實 驗設備有限公司),Zetasizer 納米粒度電位儀(英國馬爾文儀器有限公司),微孔板分光光度計(美國伯 騰儀器有限公司),BP221S 電子天平(statorius)。
2 方法與結果
2.1 林蛙抗菌肽脂質體的制備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備。初步稱取 30 mg 磷脂、10 mg 膽固醇、10 mg 林蛙抗菌肽并加入 5 mL 無水乙醇在 30℃水浴預熱后 在磁力攪拌器中充分溶解混勻,然后 35℃水浴下旋轉 蒸發將乙醇完全揮發,然后繼續抽濾直到燒瓶壁上有 一層均勻的薄膜;之后加入 20 mL 的 PBS(PH 6.8)繼 續旋轉蒸發至瓶壁上的脂質完全溶解,濃縮至 10 mL 的均一懸濁液,將混懸液于超聲儀上冰浴超聲 5 min 后于 4℃避光保存。
2.1.1 林蛙抗菌肽脂質體的粒徑大小的測量
利用 Zetasizer 納米粒度電位儀測定脂質體的粒徑。見圖 1。
林蛙抗菌肽脂質體粒徑大小為 399.1 nm,脂質體 大小合適,PDI 為 0.003<<0.1,說明采用薄膜分散法制 備的脂質體大小分布均勻且大小合適。
2.1.2 脂質體的形態
將制備的脂質體通過掃描電鏡。 在掃描電鏡下的林蛙抗菌肽脂質體形態均勻,分散度 較好,大小與 Zetasizer 納米粒度電位儀測量的結果基 本一致,見圖 2。
2.2 林蛙抗菌肽脂質體包封率的測定
采用BCA法測 定包封率。精密稱取 4 mg BSA 標準品加入 1 mL 去離 子水配成 4 mg/mL 的母液,將母液稀釋成 2 mg/mL、 1 mg/mL、0.5 mg/mL、0.25 mg/mL、0.125 mg/mL、 0 mg/mL,利用酶標儀在 562 nm 處測量比色,以牛血 清白蛋白含量為橫坐標,以吸光值為縱坐標,繪制標 準曲線,得到直線回歸方程為Y = 0.3092 X+0.0071,R2 = 0.999 5,可信度較高。取 2.1 中制得的脂質體在酶 標儀中測量游離藥物的吸光度,利用標準曲線回歸方 程計算游離藥物的含量。包封率 =(總藥量 - 游離藥 物量)/ 總藥量 ×100%。計算得包封率為 74.1%。
2.3 林蛙抗菌肽脂質體處方篩選
以包封率為指標, 利用單因素分析分別測定磷脂與膽固醇比例、林 蛙抗菌肽含量、磷酸緩沖液 PBS 的 pH 對包封率的影 響。
3 結論
本實驗通過單因素分析法考察了不同因素對林蛙 抗菌肽脂質體包封率的影響以及對脂質體處方的篩 選,得出林蛙抗菌肽脂質體制備的最佳工藝為磷脂膽 固醇比為 4:1,藥脂比為 1:4,得到的包封率理論上為 79.20%。12 h 林蛙抗菌肽脂質體在皮膚表面的存留率 為 91.79%,而其他林蛙抗菌肽產品的藥效時間基本在 4 h 左右,說明林蛙抗菌肽脂質體緩釋效果較為明顯, 能有效的延長林蛙抗菌肽的藥效時間。本實驗對林蛙 抗菌肽脂質體的研究對林蛙抗菌肽新劑型的開發具有 一定的實踐意義。
免責聲明:文章僅供學習和交流,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需要我方刪除,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