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用手術器械的表面往往殘留著患者的血液以及其他存在感染性的病原體和污染物,所以必須要對復用手術器械進行徹底、全面的清洗,確保患者以及醫療工作人員的安全性,杜絕醫源性感染。消毒供應室是為醫院提供無菌器材的一個重要部門,是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的一個重要科室。據調查顯示:消毒供應室采用手工清洗聯合超聲波清洗機清洗醫療器械,器械的合格率大大提高,效果顯著。故隨機抽取本院 2015年1月2017年1月消毒供應室收集的醫療器械80件進行深入、有效的研究,總結研究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消毒供應室收集的醫療器械80件,按照抽簽的方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15件管腔醫療器械:穿刺器、吸引頭、骨穿針;13件軸與關節類醫療器械:鑷子、血管鉗、剪刀;12件通類醫療器械:拉鉤、治療碗、彎盤以及刀柄。對照組16件管腔醫療器械:穿刺器、吸引頭、骨穿針;11件軸與關節類醫療器械:鑷子、血管鉗、剪刀;13件普通類醫療器械:拉鉤、治療碗、彎盤以及刀柄。本組研究中兩組差異不顯著,P>0.05,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進行手工清洗聯合全自動清洗消毒器清洗。
先用流水沖洗器械表面的血跡以及污漬,對器械的官腔以及表面選擇合適的毛刷刷洗,最后將器械放入全自動的清洗消毒機中進行清洗消毒 。
1.2.2 研究組進行手工清洗聯合超聲波清洗機清洗。
先用流水沖洗器械表面的血跡以及污漬,選擇合適的毛刷刷洗器械的官腔以及表面,進行除銹,除銹劑稀釋比例控制在1:7,水溫控制在50~80?C,而后將器械放入超聲清洗機中,注入1:300的含酶消毒液,確保器械可以被消毒液全部浸沒,浸泡5min 后,啟動超聲清洗機震動10min,用高壓水槍對官腔內器械沖洗3~5次,最后采取達標的清潔純水進行漂洗。
1.3評價指標
1.3.1合格率。評定合格率的方法有兩種:
①目測:目測應該光潔如新,沒有任何的殘留物質,無水垢、無血漬;
②光源放大鏡:關節齒牙等處沒有腐蝕斑點或者銹跡。符合兩種評定方法的為合格,反之即為不合格。
1.3.2RLU值。
用ATP熒光檢測儀檢測管腔醫療器械、軸與關節類醫療器械以及普通類醫療器械消毒后的RLU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0的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的觀察指標進行統計,其中包括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平均數表示,χ2檢驗,P<0.05為兩組間的數據具有明顯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合格率
研究組的合格率97.5%遠比對照組的75%高,差異顯著,見表 1。
2.2 比較RLU值
研究組在管腔醫療器械、軸與關節類醫療器械以及普通類醫療器械方面的RLU值遠低于對照組的,差異顯著(P<0.05),見表 2。
3. 討論
清洗醫療器械是醫療用品再次處理的一個過程,與控制醫院感染、保證醫療護理質量以及關系患者安危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清洗是消毒工作的前提,是去除其他污染物、微生物以及熱原的關鍵,如果不能徹底的清洗醫療器械,手術器械上殘留的任何微生物均有可能形成一種保護膜,對滅菌以及消毒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醫療器械上殘留的油污、膿液以及血液等微生物、細菌,如果得不到徹底、及時的消毒、清洗,極易造成醫院感染,由此可知,要想提高無菌物品的消毒治療,醫療器械的消毒是關鍵,消毒供應室只有在源頭上做好控制感染的工作,才能切實提高滅菌質量,提高醫療安全。本組研究數據表明:在合格率方面:研究組的為97.5%、對照組的為75% ;并且研究組在管腔醫療器械、軸與關節類醫療器械以及普通類醫療器械方面的RLU值遠比對照組的低,差異顯著,其原因主要是:
①手工清洗聯合全自動清洗消毒器清洗,雖然清洗步驟較少,速度較快,但是每次清洗的數量龐大,清洗質量較差;
②手工清洗聯合超聲波清洗機清洗可有效的杜絕大量生物的負荷,確保醫療器械不受細菌等微生物的腐蝕,大大提高了醫療器械處理后的安全性與有效性,達到了顯著的滅菌效果;
③該清洗方法有效的減少了附著在器械表面的污垢與細菌數量,大大降低了殘留微生物的數量,清洗效果以及滅菌效果顯著,滅菌質量明顯提升;
④手工清洗聯合超聲波清洗機清洗中所用的多酶清洗劑,可以有效的清除醫療器械表面的細菌和微生物,可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黏多糖以及蛋白質等物質,尤其是對于結構較為復雜的醫療器械,清洗效果尤為顯著。多酶清洗劑不受水質以及水溫的影響,對物品造成的損傷極小,其次該清洗方法大大減少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同時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綜上所述,醫療器械采用手工清洗聯合超聲波清洗機清洗,取得了顯著的清洗效果,明顯提高了清洗合格率,值得廣大患者信賴和推廣。